首頁 > 新聞資訊 > 正文
勞務外包是一種勞動形式,將企業的一些非核心業務外包給第三方人力資源公司,整合內外專業資源,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充分發揮企業的核心優勢。
此外,勞務外包也存在一定的法律風險。那么這些風險是什么呢?企業應該如何預防?
勞務外包VS勞務派遣。
勞務外包和勞務派遣是企業在經營中經常使用的一種方式。很多人會混淆這兩者?,F在我們來區分一下兩者的區別:
1.法律關系不同:
勞務派遣是三角關系,即實際用人單位與勞務派遣機構之間的勞務派遣合同關系+勞務派遣機構與派遣員工之間的勞動合同關系+實際用人單位與派遣員工之間的實際用人關系。
業務外包是一種直線關系,即發包人與承包人之間的合同、委托、服務等民事合同關系,承包人與從事外包工作的工人之間的勞動法律關系,發包人與外包人之間沒有勞動、勞動或其他勞動關系。
在業務外包下,發包人一般不直接管理外包工。
2.對員工的責任不同:
根據《勞動合同法》第92條的規定,用人單位和勞動派遣單位將對員工承擔連帶責任。
勞務外包適用于合同編制。發包人與承包人應當按照雙方的合同承擔權利和義務。發包人與外包人之間沒有法律關系,一般不承擔責任。
原《人身傷害賠償司法解釋》第十一條第二款規定,雇員在雇傭活動中因安全生產事故遭受人身傷害的,由雇主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民法典》生效后,該規定已被刪除。在特定情況下,法院是否仍可能認為發包人有過錯,并應承擔連帶責任,仍缺乏判例。
勞務外包的法律風險。
通過勞務外包,企業將非核心業務流程外包給勞務外包服務機構,只評估項目結果,并根據項目工作量支付一定的服務費,由勞務外包服務機構負責人配置管理,并承擔相應的就業風險。
對于企業來說,可以降低成本和風險,提高管理水平,集中精力發展核心業務。但企業在選擇勞務外包時,仍需注意以下潛在風險:
1..外包商選擇不當,企業形象受損。
在外包業務過程中,如果外包公司的效率或技能不能很好地滿足企業的管理需求,很可能會損害企業的形象和聲譽。
勞務外包過程中人力資源變化頻繁,程度不同,會給業務發展帶來風險。
2.協議簽訂不仔細,訴訟不明。
外包協議是外包公司項目實施的依據。如果協議約定的內容不詳細、不細致,雙方容易產生分歧。
在分歧得不到有效處理的情況下,企業需要承擔由此產生的許多不懂的法律風險。
3.信息泄露未知時,機密文件世界知。
企業與勞務外包公司合作時,必須將企業的局部信息傳遞給外包單位。
信息共享有利于雙方的溝通與合作,但也會增加企業的風險。外包商的不忠或疏忽會導致企業信息資源泄露的風險。
4.員工管理跟不上,勞動仲裁來了。
作為外包人員的雇主,外包人有義務與外包人員簽訂勞動合同。
如果不簽訂勞動合同,既有支付未簽訂勞動合同雙倍工資的風險,也有外包人以未簽訂勞動合同為由終止勞動關系并要求支付經濟補償的風險。
由于外包人員的工作地點在用人單位,如果員工管理不及時跟上,就會涉及到用人單位。
5.員工服務不及時,消極怠工效率低。
外包公司作為外包人員的用人單位,需要關注員工的服務需求,避免員工的后顧之憂,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增強對企業的責任感,對工作更有熱情。
合規操作指南。
由于企業勞務外包就業管理不規范等問題,企業應如何防患于未然?
1.仔細選擇承包商,特殊行業應注意承包資質。
勞務發包人屬于建筑、礦山企業等特殊行業的,必須向具有相關資質的承包人承包勞務外包。
國家或地方政府部門對服務資質有特殊要求的,應當選擇具有相應資質的專業承包商;沒有特殊資質要求的,建議優先考慮社會信譽較高的人力資源服務公司。
2.規范勞務外包協議的內容。
發包人應與承包人簽訂標準化的勞務外包協議,明確外包協議的各項條款,條款內容應與勞務派遣協議區分開來。
避免勞務派遣協議特征的條款,直接規定勞務外包人員必須接受發包人的工作安排、考勤管理、績效考核。遵守發包人的就業管理制度,或者約定發包人可以對勞務外包人員進行紀律處分。退貨。終止其他就業管理。
3.規范外包費用結算標準和薪酬分配主體。
勞務外包費用以工作質量、數量等服務內容的完成為結算標準,而不是服務人員的數量和人工成本。
發包人不得直接向勞務外包人支付工資、福利,也不得接受承包人委托的工資、福利、全部勞動報酬(工資、社會保障、福利等)。必須由承包人自行承擔和支付。
4.避免外包服務人員的直接就業管理。
發包人不得對勞務外包人員進行直接管理,包括工作安排、考勤記錄、績效考核、崗位調整、違紀處分等得直接適用發包人的規章制度管理外包人員。
發包人可以通過通知承包人指定負責人的方式間接將工作指令等工作要求傳遞給外包服務人員,并通過與承包人協商將本單位的規章制度轉化為承包人的就業制度。
轉載:互聯網(侵權請聯系刪除)
上一篇: 有機涂料和無機涂料有什么區別?